找到相关内容341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耕云先生:作者座谈会解惑录

    就把你砍掉、杀掉」,这就完全不对了。人的品质不同,他对鬼神、上帝乃至法的认同都不太一样。  十五、尊师重法  问:有人说某人跟随老师学法十年,并无过失,老师何以不肯再见他?  师:这个是我自己很差劲,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4273458.html
  • 佛门中的“安居”犍度

    身示范,自乞僧举过的记载:  于七月十五日,自恣时到,佛于僧前敷座而坐……我今欲自恣,我身口意,无过失不?[14]  在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二十四〈善聚品〉也记载:  是时世尊坐于草座,告诸比丘:汝等尽当...

    照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373508.html
  • 九华山刚晓法师问答录

    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了出家人的专用语了。那么,佛教因明中有个世间相违,现在的居士自称和尚,就是犯了世间相违的过失。  问:宗教教主都是很神奇,这可信吗?    晓:子不语,怪力乱神。现在我也不说。  问:...

    刚晓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3073692.html
  • 依据圣言量来建立人间佛教

    佛法见解以为佛法  乃离世的,不宜作政治运动,不宜为政治生活者也。  依据多种经论中所说一切菩萨之行,或说菩萨为国王大  臣时之发心,或说其往世之因缘功德过失诸事,或说释尊及  其弟子等过去行菩萨道时...王法政论经全文﹕(  大兴善寺三藏法师不空译)  尔时优填王,独处空闲静室而坐,生如是心﹕我当云  何知诸帝王真实过失及真实功德﹖我若知者,当舍其  失,当修其德。谁有沙门净行者,能了为我广开示﹖  ...

    法舫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5673736.html
  • 四法印讲记(二)

    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时,物体本身有没有改变。 首先观察,空间位置的改变是无因还是有因。从反面入手,假设一辆车无因能从东方行驶到西方,那会有以下的过失: 一、如果无因也能从静态变成动态,应成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四法印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11585773822.html
  • 戒律与禅定

    于饮食离多少故。  三、初夜后夜能自警觉与定相应─于善事发起精勤故。  四、于四威仪中正念而住─能除过失,进止威仪善用心故。(大31, 776alff.)  因此,能增助襌定之戒学是:「戒律仪」再加上能令...

    惠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5273962.html
  • 净影寺慧远的判教学说

    评破。慧远认为慧诞的顿、  渐二教判,跟刘□的顿、渐二教分类一样,是犯了不能涵摄  一切佛典的过失。慧远又重申佛陀为随宜施教,对应该接受  大乘义的众生,便宣说大乘了义教。故不同大乘经在进路上  容或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5373963.html
  • 释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

    心不再远住于外。  ( 5 )调顺︰觉察到色声香味触、贪瞋痴、 男女等相都是过  患,心不往此处流散。  ( 6 )寂静︰觉察到欲、恚、 害诸恶寻思及贪欲盖等随烦恼  都是过失,心不往此处流散。  (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0373973.html
  • 从历史与文化背景看佛教戒律在华消沈的原因

    上三条均见  于页 553 中。至于《十诵  63 页  格树,戏自称身」,不过是抓着树的横枝作「引体上升」的  活动,算是犯了「嬉戏」的过失。本来依循戒律,静蔼教训  他一下,甚或真个召集一群僧人...

    曹仕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474058.html
  • 元代临济禅系的弘传——从原妙到元长(2)

    教外或教内其他宗门,完全忽视了禅宗自身的修持特色,最终乃至将禅宗的宗门特色消弭干净,转而成为净土宗师,致使禅宗由此消亡,这不能不说是明本与惟则的过失。因此,如何坚持禅门当下即得的宗旨,又融合其他宗门之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274087.html